廣東佛山市陳村職業技術學校現代學徒制學生,在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實訓。資料圖片
入職不到一個月,中職畢業生陳仁浩,已成為部分同期入職的本科畢業生的師傅,教他們如何看圖紙、裝配電柜。陳仁浩是廣東佛山市陳村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,他是通過校企聯合培養這種“談戀愛”的方式,進入世界陶瓷機械行業巨頭廣東科達潔能股份有限公司。
陳仁浩這類校企聯合培養的學生不但上手快,適應能力強,而且認同企業文化,對企業忠誠度高,很少跳槽。正由于此,廣東科達在招聘技能型人才時,越來越傾向于“談戀愛”,越來越少通過校園招聘等“相親”形式,與技能型人才“閃婚”。
這僅是佛山市推進校企一體化培養,實現企業、職校和學生互利共贏的縮影。佛山市一直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融合發展,根據產業升級要求調整專業設置,試點現代學徒制,努力推進佛山經濟實現中高速成長、邁向中高端水平,助力佛山市由中國制造業一線大市發展成為中國制造業強市。
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“聯通融合”
鹽步職校電子商務班的一個學生團隊,在2014年“雙11”當天,幫佛山市依黛麗內衣有限公司創下了6萬元的業績。這讓當地諸多一直在電商領域打不開局面的內衣生產企業,不由得對該校“創富”能力大加稱贊。
鹽步職校坐落于佛山市南海區鹽步街道,內衣是當地支柱產業。該校從2004年起開設服裝專業內衣方向,助力當地產業發展。當下,傳統制造業增長緩慢、傳統商業模式受到挑戰,鹽步內衣產業也面臨著如何增創新優勢、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問題。鹽步內衣企業雖在電商投入較大,卻表現平淡。據估算,2013年,鹽步內衣電商銷售總額僅為六七千萬元。
在2013年,鹽步職校就與企業抱團解決這一問題,該校與依黛麗內衣公司創立“電商創業孵化工作室”。此后,雙方深度合作,企業派出電子商務精英團隊進駐校園。2014年1月,鹽步內衣產業聯盟成立,鹽步職校作為骨干成員之一,利用自身優勢,向當地內衣生產企業供應電商銷售人才。
針對省內拉鏈行業人才緊缺的狀況,鹽步職校與廣東省拉鏈商會合作,成立廣東省拉鏈人才培養基地,培養拉鏈模具制造人才,制定拉鏈人才規格標準。
佛山市教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毛永天介紹說,近年來,佛山市以產教無縫對接為基本方向,緊密結合產業布局,部門、校企聯動,整合工業園區、專業鎮、省屬高校、外地高校在佛山的辦學資源,調整區域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重點發展方向,形成錯位發展態勢。
佛山市還以建設集職業教育、技術培訓、技能鑒定、職業指導為一體的集約化現代職業教育基地為目標,緊密結合產業布局,共同推動中職學校面向社會開放,形成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訓基地。該市以“4+1”組團模式,建成由佛山職業教育基地總部,以及禪桂基地、順德基地、高明基地、三水基地組成的佛山市職業教育基地。為實現基地建設目標,佛山市優先落實建設用地和資金,各級財政投入41億元職教基地基礎建設資金。
毛永天舉了個順德基地的例子。順德區通過堅持“一鎮一校、一校一品”優質均衡協調發展戰略,夯實了職業教育發展根基。為適應形勢發展要求,實行片區組團發展,適當調整學校布局,優化資源配置,積極嘗試組建具有順德特色、產教深度融合的混合所有制職業教育集團,探索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體制機制和運作模式。該區主要產業包括家電、電子信息、化工、物聯網、工業設計等,因此布局在該區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14所職校,重點建設現代加工、電子電器、工業設計、物流等專業。
專業設置與產業升級需求“無縫對接”
廣東省境內的奔馳、寶馬、保時捷等德系車高端品牌4S店,佛山市華材職業技術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畢業生可隨意挑選。這正是由于該校主動應對汽車鈑金噴漆人才嚴重短缺形勢,與世界五百強企業德國巴斯夫公司,共育鈑金噴漆技能型人才,實現了精細化培養,高位化就業。
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開設和成功,都源自于華材職校緊密對接產業需求。在華材職校2009年校園招聘會上,該校校長邵燕東發現,前來招聘鈑金噴漆員工的4S店特別多。邵燕東帶隊調研了解到,佛山市民用汽車保有量近年來高速增長,剮蹭事故也隨之增多,但開設車身修復專業的院校少,師資短缺;另外傳統涂裝維修工藝已無法滿足企業需求,鈑金噴漆員工日趨緊缺。
華材職校反復論證后,在2009年就開始籌備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。2010年,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線,華材職校與德國巴斯夫公司開展合作,在2012年正式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。該專業畢業生不但就業崗位好,且供不應求。
珠三角高端制造企業正興起機器換人大潮,需要更多能操作、維護智能機器設備的操作工。但由于這類人才緊缺,部分企業開出了1萬多元的月薪。正是看到了這一急切需求,華材職校前兩年就開始籌備機器人專業,該專業將在今年招生。近年來,該校還順應當地產業升級,砍掉了制冷、文秘等專業。
“新開設或砍掉專業,并不是我們學校領導拍腦袋定的,而是我校結合自身優勢特色,根據佛山產業需求定的。產業升級需要什么人才,我們就開相關專業;哪些產能因過剩正在走下坡路,我們就淘汰相關專業?!鄙垩鄸|介紹說,該校遵循“走進園區,對接產業,服務佛山”的辦學思路,每年都組織各專業教師進企業開展調研,根據市場需求開設、撤掉、合并、轉型學校專業。
順德區則把專業設置審批權下放給學校,該區所轄的職校開設新專業,無需再報區教育局審批。但職校必須建立行業深度參與的專業建設委員會,以及相關配套制度。職校新增專業或改造專業,需經該委員會批準。
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長徐旭雁表示,佛山市職業教育一直堅持以該市產業發展為導向,動態加強專業建設。該市按照“強專業適應強產業,新產業引領新專業”的思路,重點打造現代制造業發展急需的機器人應用與維護、3D打印、高速加工、互聯網+等領域的專業示范點,鼓勵開設加工制造類、交通運輸類、財經商貿類、信息技術類等主干專業。
校企聯合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讓“多方共贏”
“不行!萬一出了安全問題誰負責?”陳村職校剛與廣東科達開展“現代學徒制”人才培養模式試點時,時任廣東科達生產部經理毛清一聽說要讓試點專業學生進車間、參與生產時,連連擺手。因為此前有外校學生在此頂崗實習時,因安全意識差,手指受輕傷。
陳村職校副校長袁吉玉通過積極協調,毛清同意讓學生試一試。不料陳村職校現代學徒制試點學生安全意識非常高,嚴格按照廣東科達的生產規程操作,毛清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。這正是陳村職校與廣東科達聯合開展的“雙軌四段式”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,所起的良好效果。因為在前三個學期,校企雙方根據共同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人才,生產安全、產品制造等相關課程由企業主講。
“血淋淋的案例,學生一眼就看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,他們就會認真學習企業的安全規程。”袁吉玉介紹說,試點專業學生的安全課程是由陳村職校教師、廣東科達安全人員共同開發、教授的。
廣東科達技工還將一線最實用的技術帶入陳村職校,倒逼陳村職校理論緊密聯系實踐。袁吉玉記憶猶新的是,廣東科達工藝設計師古定波到該校教授單件減削加工工藝時,就認為該校要求學生在3個小時內加工出一件作品的做法很不實用,“太慢了,學生到企業用不上,企業用這工藝早就破產了,早就選用其他速度更快、質量更高的工藝了。”該校從善如流,就選用廣東科達探索出的工藝教授學生。
廣東科達總裁室人才資源總監蘇順兵介紹說,試點學生經過3個學期的在校學習后,廣東科達的企業師傅就開始考核挑選學徒。隨后兩個學期,企業師傅將對考核合格的學生進行“一對一”師徒幫帶,該階段徒弟的考核由師傅負責,學校教師協助企業全程跟蹤與管理,并根據企業績效獎勵考核師傅。最后一個階段則是企業考核評定學徒,學徒享有進入廣東科達工作的優先權。2014年7月,雙方首批現代學徒試點班學生畢業,25人成為廣東科達員工,其中7名從事大件加工類崗位,月薪8000元以上。
據毛永天介紹,為探索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、共同開發課程、共同制定教學計劃、共同編寫教材、共同建設實訓基地、共同培養師資、共同實施教學、共同進行學生評價的合作模式,佛山市在2013年就積極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,并給予組織、師資、設施條件、資金、體制機制等保障。2015年,佛山市主動申報并成功獲批為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城市,該市依托佛山職業技術學院,與樂平工業園、獅山工業園建立基于園區的校企協同育人平臺,與多家企業合作開展“招工即招生”的現代學徒制試點。
佛山市還建立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聯盟,首批共有包括區域內應用型本科院校、相關行業組織等在內的150多個單位。此外,該市相繼組建市機械裝備行業、光電制造行業等6個校企合作共同體。
Copyright © 職教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1020808號-11 全國統一熱線電話:400-660-5933
免責聲明:本站只提供交流平臺,所有信息僅代表網友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站立場。如有侵害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您積極向我們投訴。
本站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容,注意自我保護,謹防上當受騙